趕早不如趁晚

北境歸來,朕與將軍解戰袍

读《谪仙令》番外绿绮后写

這篇長評將靜妃和景琰母子對蕭選的心思態度分析得細膩。
鮮少看到醫女藥師的番外。分析他們二人,相當於重新梳理了林蕭兩家的情感。相較於顯擺的宮鬥,醫女工作的花草日常,其實藏著那少女,對單純美好、專注崇仰林燮哥哥過往的緬懷。

熊童子白锦:

谢谢亲的长评!里面好多细节我写的时候都没推敲的这么仔细!!

关于对萧选的感情,我其实是赞同她不恨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将【报仇雪恨】一词改用为【怨】,看完亲的评论,觉得怨恨二字格局都太小,不适合这个历经崎岖波折风雨一路的女子。所谓的怨,是她怨自己只能眼看着无论是救命恩人还是青涩初恋的林燮分明满腔忠义却不得不蒙冤离去,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的万般无奈。

至于说十三先生一步步帮她从嫔到贵妃,只是【也算是】,因为那时的母凭子贵,十三先生帮小主人收集各种金陵情报暗中行事,帮了靖王上位,便是帮了她。这句话在文中并不是说妙音坊在宫里安插了眼线人手的意思。

写这篇不带cp的番外本是出于个人情感不写不快,看到亲这么认真的看了还写了长评某熊好感动!!(T ^ T)

再次感谢亲们喜欢!!


殊离梅别:



 作者@熊童子白锦  




谪仙令番外绿绮








既甘于默默无闻,又受得住荣华富贵。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来之,则安之。




我认为静妃是最能体现以上以上三句话的琅琊榜的角色(当然第一句话是我自己瞎写的)。读者和观众是如何体会到她的“不争是争”的性格特点的呢?最开始,是通过皇后和越贵妃的对比。




身为最有力皇位继承人的母妃们,一出场就披金戴银的两位把争权夺利的丑恶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越贵妃打从我凰回来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拉拢,用的却是下药迷奸的下三滥手段,面对前来营救的皇子都能下令放箭,罔顾人命,事情揭穿后迅速顺着萧选的性格给自己和儿子找好了台阶,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投机主义者,她的儿子自然被养的好吃懒做为母亲是从;皇后虽然摆着正宫的“贤惠”面子,不得宠说明她抹不开面子讨好萧选,心里却又隐隐期待被重视,在霓凰这类有用有地位的人前装仁慈,“看,我和越贵妃那种人不一样”,但对于惠妃这种有旧仇又好欺负的就露出原本的嘴脸,誉王景桓也和她一样的刚愎,面上装的大度,“看,我与太子那种人不同”,心里却早就积攒着无数不满,喜欢暗中下绊子,像条毒蛇蛰伏着,根本不能与之深交。这些人拼命的争,用尽手段,泯灭良知,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




画面再转到静妃,温馨幽静的小殿内,垂眉做着针线活,太监来送小食和茶叶,也能与之和祥而不谄媚的说上几句,令人感到自然舒心。当然样子是可以装装的,但是看看静妃的儿子——靖王景琰,一个三观正、原则性强、极其熟悉宫中礼数和皇子守则、骁勇善战、一表人才、爱家人爱林殊更爱真理同时也从善如流(是的他也会变通的但是别逼他太狠)的boy,就能看出静妃与皇后之流的本质区别。




可以说,景琰被静妃养成了【在不违背良心原则前提下】的最适合在宫中生存的模样。




景琰刚出场那会能看出他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对于不该自己的事从不多看一眼,哪怕话说的耿直但也不会惹闲事,静妃知道这样的景琰会得罪人但却完全不会触及萧选的底线,也就是说,景琰在宫中人的眼里是没有黑点的,等到时机一到,原本的办事耿直不会说话的“黑点”也会被马上“洗白”,人们会突然发现那是优点。(明星也是一样的,一开始姿态放的极低出道的新人,日后有了成长吸粉会更多,而一开始完美人设起点高后来却发现有瑕疵的人却容易招黑)




当然,静妃一开始养景琰的时候还有景禹,她不会想让景琰成为储君,定的培养方向是良臣能将




。关于景琰不赘述,这篇的主角是静妃。








宫中人只知道静妃是林家医女出身,却不知她在进入林家之前的身世,因为当初进宫给宸妃调养身体的时候用的便是林府的专属医女的身份通过审查才可以入宫。静妃的姓氏不会是林,静妃的闺名也不一定是静,静妃许只是封号, 就像晋阳、莅阳一样,大家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道林氏静妃。(阿苏曾提过自己从小写字都会避讳母亲的闺名,景琰都不知道,可见女子的闺名极少人知道)




琅琊榜故事开始的时候静妃四十余岁的模样,人至中年却调理得当,温婉柔美,时间前推31年,怀景琰的时候最多不过十八岁,无权无势在宫中宛如浮萍,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林府和宸妃,若是前者嫌她争宠是个隐患而对她忌惮——像许多宫斗情节一样——静妃也无法安然无恙到现在。以小窥大,林家的心胸和格局非寻常权贵所比拟,也难怪会出了林殊这样的人物。




静妃初进宫的由头是为刚生下大皇子身体有恙的宸妃调养,景琰说过“从小养在皇长兄膝下”可推出景琰出生时大皇子至少是序齿(6岁),那么静妃入宫的时间还要前推几年,豆蔻年华就进了宫,被皇帝一个心血来潮看上了就从此锁在深墙之中。那么时间再往前推,静妃被赤焰军主帅林燮云游所救的年纪很可能就在10岁~12岁之间,只会更小。所以,难怪林燮只会把彼时的静妃当妹妹,而不会和她产生感情。




从小跟着师傅老郎中走遍大江南北治病,两袖清风不能当饭吃,境遇好的时候粗茶淡饭,不好的时候有了上顿没下顿,心胸宽广的静妃长大后并没有因此汲汲于富贵,甚至会常常想起那段时光,但当时的小女孩仍是不出所料的清瘦娇小,虽不是面有菜色但绝不会珠圆玉润。




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和生长于帝王世家心肠又好的晋阳放在一起,试问哪个男人不会爱上后者,为后者的风采所吸引呢?




林燮爱晋阳的风采,就如同年幼的静妃爱慕那个将他救下的英雄哥哥。可命运弄人,兄长只知少女聪慧懂事,却没有将她当做女人看待。而少女也没来得及让林燮看到自己长大,就被一纸诏书锁在了帝王家。




萧景琰比林殊出生要早,想必静妃嫁的也比林燮娶的要早,这甚至比这篇同人番外中所写“少女看着林燮大婚”还要令人遗憾,她其实不是没有机会,她那么聪慧,长大后是那样的温婉迷人,珠圆玉润,丝毫不比宫中其他那些贵族人家嫁过来的女儿差,可是她喜欢的人看不到。




如果按着这样推算的话,静妃作为黄花闺女呆在林府上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和文中十三先生的相处时间应该也不会太长。但就是短暂的相处却让他一直惦记着那个惊鸿的少女,可惜她很快嫁给了皇帝,我想着这篇番外中的十三先生听闻这个消息后的反应,可惜文中并没有写道,只写一夕之间林府灭了,不过十三先生本打算照顾那些花草直到她回来,却最终选择出门求艺不再管顾那些花草(文中提到事情发生时十三正在外求艺躲过一劫),想必是景琰的出生彻底抹掉了那不为人知的情愫。景琰出生一直到赤焰案发,统共19年。期间十三的小主人林殊是常常进宫见到静姨,可静妃一个小小的妃子是否有资格回过林府看望那些旧人呢?她回去过吗?我们不知道。也许她曾在宫中见过宠极一时的林燮一家,但也许没见过那个为她抚琴的十三先生。(此处有一个bug,十三先生的年纪貌似比林燮要大的样子,而文中却有种感觉他和静妃差不多大。)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文中提到十三先生帮助静妃一步步稳固地位,我在此有了一点分歧。其实原著里静妃好像并不知道妙音坊是怎样的势力,妙音坊作为一个小小的情报机构,应该也没有能力给宫中塞多少眼线,它在原著中的职责更多的是给苏府传递金陵城内的情报。




静妃在宫中的人脉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用真诚建立起来的。




一开始进宫的时候,那个少女肯定是没资格管宸妃叫姐姐的吧。清晨时,唤一声“宸妃娘娘”,便娴静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于少女而言,眼前这个雍容华贵的人是自己喜欢的人的真妹妹。




而宸妃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少女,慢慢的,就连跟萧选见面时都会让少女上殿……于是老牛吃嫩草了。




若静妃真是那般不知恩图报的心机女,我还信是她勾引的,但她非但不是,心中还已经有了初恋林燮,所以肯定是萧选主动的,这一主动,真正切断了她和林燮的所有可能。所以在看琅琊榜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过,究竟静妃对萧选是怎样的情感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静妃不恨萧选。








静妃和靖王真的与普通人不一样,她们明明对旧案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却并不恨直接参与的萧选,对于主谋谢玉和夏江,也更多表现的是【怒】而不是恨。事实上正因为没有那么强烈的仇恨,才让人物更加的崇高,他俩在宫里这么多年能够平安无事无风无浪,靠得绝不是所谓【带着仇恨蛰伏,就等着报仇雪恨】,他们是真正的隐忍,真正的沉淀。他们并不靠仇恨这种负面情绪支持自己下去,而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认认真真相信着自己所见,真真诚诚对待这每一个人。真诚,让他们身边聚集了一群真正值得深交的人,如景琰手下的将士,如静妃的闺蜜惠妃姐姐。




静妃的静是真的静。上善若水。








但是谁说宁静的海就不会像喧嚣的风那样的疯狂?




当听到景琰做出夺嫡决定时,静妃依旧平静,景琰,你想好了就好。翻案的火苗从未熄灭。




当帐篷中诊出小殊的病症时,静妃全剧唯一一次崩溃。她不是一个没有情绪只会淡笑的女子,只是她的波涛汹涌没有人能懂。




当景琰苦苦试探无果,对母妃表明内心的痛苦时,静妃心疼却自持,景琰,你要承担的东西只能你自己去承担。就像她需要承担的事情,也从来没有人能够替她分担。在外人眼里,哪怕是自己儿子眼里,她都是那样一个稳重无波的女子。








我之所以爱静妃,是因为她的强大,她明明具有着女性的温婉贤淑一切的传统美德,却比剧中那些张扬跳脱的女子如越贵妃、莅阳长公主更加的坚韧强大,包容着一切;




我之所以心疼静妃,是因为她的孤独,没有人能够既读懂她又陪伴她,陪的人无法懂得,懂的人无法陪伴。




在这篇的故事中,静妃将一把名为绿绮的琴摆在旧人面前,借琴声缅怀在林府的那段时光,至少有十三和她曾一同经历,可以一起回忆。可是,与宸妃从照顾到亲熟如姐妹相伴的那段时光与谁缅怀?只剩独自一人谨言慎行十三年的时光与谁缅怀?年幼时跟着老师父一起闯荡五湖四海的时光又与谁缅怀?








传奇而复杂的经历造就了静妃这个人,可我们只知道她后来成了皇太后,只知道她好像喜欢过一个人。那些已经没有在世的人知道的事情,都被她放在了心底,无处分享,独自回想。








但因为是她,所以仍可以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热度(7)
©趕早不如趁晚 | Powered by LOFTER